(来源:中国政府采购报)
转自:中国政府采购报
【变迁】
田埂上的老怀梆
■ 翟凌枫
车轮碾过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,大南坡村在视野里渐次清晰。这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,被当地人亲切地誉为“怀梆之乡”(河南省焦作市地方剧种,亦称“老怀梆”)。此刻,它正以一曲曲高亢激越的老怀梆,唱响乡村振兴的新乐章。
甫进大南坡,青石板铺就的蜿蜒小径便映入眼帘。两侧青砖房依坡错落,灰瓦如鳞,层层叠叠;几处新建筑利落地嵌于其间,白墙明净,线条简练。漫步村中,盎然古意与现代气息相映成趣,柴门犬吠与咖啡香气悠然相和,古村新韵,浑然天成。同行友人告知,这里正是作家乔叶长篇小说《宝水》的取材地。
怀梆的气息,不只高悬于戏台之上,更藏于田埂,融于日常。走过民宿、咖啡屋、书店,转角步入一间别致的文创商店,怀梆脸谱冰箱贴、戏曲人物文化衫、印有大南坡标识的唱片、憨态可掬的怀梆玩偶……每一个物件,都透露着村民对这门艺术的热爱。田间地头,几位老乡正顶着烈日锄草,汗珠顺着脸颊簌簌滑落,嘴里却哼着韵味醇厚的老怀梆:“摇摇晃晃返回乡……”
展开剩余52%20世纪80年代,大南坡村怀梆剧团曾名噪一时,后因故停办。2019年,焦作市修武县广邀全国乡建、美学专家为重建大南坡出谋划策,村民呼声最高的,便是让老剧团“重出江湖”。在专业团队助力下,沉睡近四十载的怀梆剧团终得重建。2020年5月首演谢幕时,全村老少脸上都笑开了花。
如今,以原大队部旧址为核心的20世纪80年代砖木建筑群,经匠心改造,摇身变为大南坡艺术中心、碧山供销社(焦作店)、方所乡村文化·大南坡等多元文化空间。艺术中心以怀梆为重要依托,常年举办多场演出,极大提振了村民的文化自信。2023年,大南坡怀梆戏荣列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“如今政策好。”村怀梆剧团团长赵小景话语中透着自豪,“我们以怀梆为支点,已发展成集美学实践、社会美育和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特色村落。”言罢,她即兴清唱了一段《卖苗郎》,那婉转悠扬的唱腔如山间清泉般流淌,霎时间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村民驻足聆听。此行,我亲身感触到了古老的怀梆艺术与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同频共振。
暮色四合,村中灯火次第亮起,似星光般缀满山坳。田埂之上,老怀梆的余韵裹挟着玉米地蒸腾的青气与咖啡馆飘散的醇香,丝丝缕缕,醺人欲醉……
(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)
本报拥有此文版权,若需转载或复制,请注明来源于中国政府采购报,标注作者,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。否则,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发布于:北京市线上配资公司,配资炒股交易网站,虎奔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